第(2/3)页 接着,路老太太拉过苏云婵的手,道:“你尽管放宽心,救了河川一命,路家绝不会忘记这份恩德,这份功绩可不是那女人能够比拟的。” 苏云婵脸露微笑,心中自然明白自己的正室身份,对于那一个“平”字,她也不介意。 路河川很是欣慰,在苏家时他不好为了妻子出头,可在自家地盘上没人敢轻视她的存在,更何况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做:“父亲,母亲,弟弟怎么还没回家?” 路老太太知晓其中原委:“估计是在皇宫里议事,若在御前奏事的话,怕是消息传递不到小牛那里。他一旦听说你还活着的消息,定然欣喜若狂。毕竟你们自幼就亲如一人。” 谈及弟弟的时候,路河川显得十分开心,更多的是一份自豪之情。 小时候的弟弟确是和自己最亲近的人,总是央求着要跟随他去山上冒险。 然而考虑到弟弟从小身体羸弱,他也从不敢轻易带出去玩闹。 谁曾想到现在居然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人。 听婆婆提起丈夫小时候的点点滴滴,苏云婵脸上不由浮现出温柔笑意。 依靠这对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有助于稳固她在路家的地位,从而拉拢到路昀阔。 …… 黄昏时分。 “二少爷回来了!二少爷回来了!” 只见一小厮疾步而行! 快速穿过廊庑。 苏云婵本能地收回目光,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涌上心头。 都说名气在外如同影随形。 路昀阔的名声早已如雷贯耳。 他十二岁那年即担任所在县城中一名文书小吏,负责清点发放给农民的锄具及其他杂项物资,并因此走遍乡间村落、亲身劳作于田间地头试验栽培技术,短短几年内使平安镇粮食总产量显著提高数倍有余。 当时天子曾询问其最初是否怀抱远大理想。 彼时的路昀阔回答说其实初衷仅限于尽快回收赊账而出售的农具罢了,否则上司便不会再向他拨发薪酬经费。 十五岁那年他又被郡守赏识委任五川郡簿丞,不久后当地升格成为了十大名府之一,政治清明百姓安康物阜民丰社会风气一片祥和景象。 接下来的一年内十六岁的他又参加科考凭借一篇《论民生》入朝中选贡士,同年更是撰写出《边塞防御综述》一举夺得榜眼之位, 第(2/3)页